刀郎歌曲大全(西域刀郎歌曲大全)

打捞音乐遗珠,为好歌寻回尊严,呼吁音乐行业回归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金曲捞》正在付出这份努力。

  一直把你藏在歌里面

不让世界打扰这隐秘的思念

……

这首发行于1997年的《把你藏在歌里面》,曾让原唱谭咏麟哭到崩溃。

时隔20年后的今天,在电视上看到,闻之动容。

歌曲当年发行后,并未广泛流行。“歌词是施人诚写的,当年我进了录音棚才看到歌词,但瞬间被打动,一边唱一边哭。”对于这首投入了巨大感情,但不幸蒙尘的作品,谭咏麟满心遗憾。

刀郎歌曲大全(西域刀郎歌曲大全)

谭咏麟在《金曲捞》节目中说,录制节目时一唱起《把你藏在歌里面》,眼前就会浮现画面感,回忆、感怀,“有时会想,如果能回到香港乐坛那个新歌打榜风行的年代,我能让它在榜单上多停留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这首歌的命运或许就会不同”。

4月14日,江苏卫视音乐节目《金曲捞》开播,这首《把你藏在歌里面》成首期节目一大亮点。何洁和唱谭咏麟的对唱,让这首曾被遗忘的歌曲,在20年后有了岁月的沉香。

  模式分析:音乐节目的另一种维度

《金曲捞》首期节目中只有三首歌:《把你藏在歌里面》发行于1997年,是谭咏麟专辑《把你藏在歌里面都为了爱》里的第一主打;《王子公主》是张信哲2000年《信仰》专辑中的一曲;《沉迷》则是梁咏琪2005年《归属感》专辑里转型的尝试,混杂了很多个人经历和情感故事。

整期节目,音乐数量缩减,拉长了故事的呈现比例,在歌曲演唱之外,腾出了更多时间来介绍“遗珠”背后的故事。

以《把你藏在歌里面》为例,在何洁完成“唤醒”环节后,谭咏麟登台演唱、讲述,将观众的情绪瞬间拉到了上世纪80年代:那是香港歌坛的黄金时代,许冠杰、徐小凤、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等风云一时。从70年代的温拿五虎、80年代谭张的不分伯仲、90年代的的左麟右李,到00年代谭咏麟的合作对象变成了刀郎……纵横歌坛40余年,谭咏麟是一个创新求变的歌手,更是香港歌坛辉煌时代的见证者。

至此,节目形成了两个面向的交叉映照——新生代歌手和乐坛前辈的“对话”、流行音乐史和当前时代的交叉。

音乐类节目作为泛综艺的一个重要类型,近年来发展蓬勃。《金曲捞》独特的一点是,没有走选秀、PK的路子,少了艺能比拼的悬念设计,增强了音乐的纯粹性。同时,年代感和怀旧情结,为节目注入了一种不一样的内在气质。

好的音乐节目,首先必须推出好的音乐,用音乐本身打动人心。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是流行音乐,具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有价值的音乐节目,在推出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还需要具有温暖明亮的基调,做到抚慰心灵、启迪思考或者感悟,让人心归于善和美。

刀郎歌曲大全(西域刀郎歌曲大全)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音乐节目的“综艺感”和“音乐性”如何平衡。

为了电视传播的效果,音乐节目加入综艺模块或者综艺感较强的艺人,是一种惯常的手法。但平衡“综艺”和“内容”的比重,非常考验拿捏分寸。

以《金曲捞》为例,节目设计了“叨叨团”,类似于《蒙面歌王》的猜评团模式。从模式上分析,这种设计是为了增加节目的综艺感和悬念性。团员的构成,遵从的也是这个思路,选择的嘉宾比如薛之谦、黄国伦,就兼具音乐人和“段子手”的特质。

一个细节:何洁演唱完《把你藏在歌里面》后,薛之谦一改“段子手”的嬉闹,进入了歌曲情绪,颇为触动。这种真情流露,是最打动人心的。这是音乐的共情点,也是节目的共情点。

音乐节目要想做到打动人心、愉悦心灵,核心一定是好音乐、真情感。长久以来,越来越多的音乐节目为追求电视化呈现的可看性将“好玩”甚至是“恶搞”的元素大量融入其中,综艺感胜于音乐感。但真正好的音乐节目是让大家感觉到音乐的美,而不是过度的娱乐化。

《金曲捞》试图通过“叨叨团”去平衡节目故事性及实现音乐知识普及,但是在成员的默契度上还需要再斟酌。

  延伸价值:传承音乐,传承态度

《金曲捞》的大规则是“唤醒原则”——原唱委托“唤醒师”演绎歌曲新编版,现场500人的观众评审团对“唤醒师”的演绎进行投票,超过300人认可则“唤醒”成功。一旦“唤醒”失败,幕后的原唱有两个选择,离开或者由自己“唤醒”歌曲。

经典歌手和年轻歌手的组合,带有浓厚的音乐传承色彩。带着一代人青春记忆的老歌,通过年轻歌手的新编演绎,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经典歌手的“原味”演绎,则直接让观者沉浸入回忆。

《金曲捞》联合QQ音乐统计的“华语音乐遗珠大数据” 显示,1998年到2004年是华语音乐唱片业的“白金时代”,当时,最红的歌手是可以一年出两张专辑。在好歌如云的年代,很多优质歌曲未能走红和传唱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是一个强手如林的巅峰时代。

反观如今,伴随网络媒体和电视音乐节目的快速发展,选曲上的重复、同质化以及一度追逐快速造星令不少“歌曲”和“歌手”经不起推敲。“神曲”和“口水歌”的不断出现,成为乐坛的一大病灶。正如何洁所言,曾经的创作者往往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打磨作品,而现在的歌曲创作更多是快消式的。回望过往,音乐人更需要学习中国流行音乐黄金年代一批优质歌曲背后耐心打磨的精神,那是一种专业精神,是一种工匠精神。

让“遗珠”重见天日,为好歌寻回尊严,用音乐抚慰人心,呼吁行业回归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金曲捞》还有很大空间可挖。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关键词:刀郎歌曲大全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